太安堂是中醫藥著名的老字號,始創于明隆慶元年即1567年。其醫藥核心技術源自太醫院。“太安堂”第十三代傳人柯樹泉先生秉承太安堂訓“秉德濟世,為而不爭”的精神,薈萃祖傳御醫寶典《萬氏醫貫》的醫藥精髓,從醫數十年后,于2000年接過祖傳“法寶”,創辦制藥企業,復興五百年老字號“太安堂”。
一、景區簡介
太安堂醫養小鎮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高鐵新城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區,占地面積約5000 畝,小鎮內擁有國內首個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題的非遺博物院。博物院占地150 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與位于太安堂發源地井里村的“岐黃第一村”,共同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大健康養生、旅游品牌,形成地標名片。
小鎮內水電、道路、通訊、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建設配套完善;生態環境治理、綠化景觀建設、小鎮水系建設成效顯著;同時規劃借力“人工智能”與“互聯網+”,讓醫養文化滲入到小鎮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設圖書館、文化廣場、博物館、森林公園、頤年廣場等,通過豐富的醫療資源,為小鎮居民提供便捷、舒適、長壽的生活環境與醫養條件。
小鎮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建設,以傳統中醫藥文化為底蘊,配以中華麒麟閣、中醫藥圣殿、溫泉養生谷、龍頭山旅游景區等完善旅游度假配套功能,同時采用“互聯網+服務”的旅游模式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使小鎮的旅游項目與休閑交往空間融為一體,實現生產、生活、休閑一體發展。小鎮開業運營以來,一期項目太安堂麒麟丸非遺博物院、中華麒麟閣、工業旅游等景點游客峰值達到了15萬人次/周的規模。
二、特色文化風貌
小鎮所在地歷史文物眾多,民俗文化獨特,工藝巧奪天工,是粵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3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3個?,F有文物點5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縣兩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
小鎮擁有潮汕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嶺南中醫藥歷史文化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500年老字號中醫藥世家太安堂在悠久的傳承發展中,將自身沉淀的醫藥絕技,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與潮汕人文精神,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醫藥文化;潮劇、潮樂、歌冊、方言、潮菜、工夫茶、潮繡、潮式涼果、木偶戲表演等,更是嶺南文化博大精深的縮影。
三、太安堂醫養小鎮發展策略
小鎮建設以集聚高端要素為核心,著力搭建雙創平臺,以智能制造、科技創新驅動傳統中醫藥行業升級轉型。在現代化中醫藥全產業鏈持續發力的同時,構建內涵豐富的大健康醫療服務集群,高度重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行業前瞻性技術,逐步引領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小鎮的整體功能布局遵循“產、城、人、文、旅”五位一體的統籌原則,以實現 “宜創、宜業、宜居、宜游、宜享”的新型發展空間為目標,建立完善的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社區規劃、旅游規劃、生態規劃、文化規劃,打造動靜相生、功能互補、區塊鏈接的獨特小鎮風貌。
小鎮建設以功能區引領區域發展,實現土地、產業鏈、生產率等要素的空間優化集約發展,同時有助于通過嶺南中醫藥文化,為城市提供“大醫療+大養生”高品質生活范本,游·養·居共同構成良性的自我循環體系,推動小鎮可持續發展。